在看《朗读手册Ⅱ》的同时,经常会反复地读到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这两本书前者写于1979年,后者写于1992年,先后相距13年。有人把这两本书比喻为一本理论篇,一本实践篇,的确不无道理。 在《朗读手册》里,吉姆·崔利斯系统地阐述了他的阅读理念和观点,不乏关于阅读的真知灼见和各方专家的深刻论述,更提供了很多对家庭、学校、图书馆如何进行阅读的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而在《朗读手册Ⅱ》里,他干脆用“嗨,听听这个!”的方式继续延伸着他伟大的阅读实践。 这是一本立体的书,既能读到48个故事,又能读到写这些故事的50个人的故事。相比“很多出版商花了很大的精力出版作者的作品,但是他们仅仅在书的护封上一点点地方介绍作者。有些书甚至根本没有作者的介绍”,崔利斯在每个作品节选之前都讲了一个作者的真实故事,在故事之后又加了简短注释和相关的图书链接。大多数读者可能很多次地读到过这些经典作品,但并不了解这些写作者的身世、他们的经历、他们的父母,他们的童年,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起起伏伏……于是,他发现了一件大家司空见惯却又不以为然的事情:“这样做,对年幼的读者来说,他们可能会认为书是机器写的。” 在用7年时间搜集资料、写作本书的过程中,崔利斯在作者的背景资料中发现了很多令人吃惊的事情。比如,“在各个时期畅销童书作家中,有些人被父母过分保护,他们在童年时(甚至成年后)曾经像囚犯一样被看管着,于是,他们通过写一个淘气兔子的历险故事来获得心灵的自由;也有一些知名作家在写作生涯中经历了艰难的起步,他们为了能买写下第一个故事的纸,在田纳西州摘葡萄挣钱;还有,美国经典的狗故事之一的作者当初烧掉了他的手稿,因为他对自己的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感到难堪……”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在读一部作品的时候,对它的作者的人生经历知之甚少,虽然我们知道一部作品也许是作者的一面镜子。让读者知道故事是由人写的,而写故事的人本身就有很多故事,不仅对孩子有重要意义,对成人也一样。了解了作者的生活,读起他写的故事来更有滋味,因为在故事中处处都能看到作者的影子。不仅仅被故事感动,更为他们的经历忐忑。 48个由人写的“故事”,50个写故事的“人”带给我们的感受果然不同。一边看故事一边看写 |
第 1 页 9上一页1 2 下一页: |
北京月嫂公司|月嫂加盟|月嫂公司|北京月嫂|北京育儿嫂-多邦驿 站全国分站: 北京
订购电话:010-61770761
故事和人
发布:2011/11/23 来源:多邦驿站 编辑:管理员 查看:766次 本文关键词: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