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也成了一个父亲,面对天真可爱的儿子,我开始认真思考:我的家庭教育应该怎么进行?我开始了对青少年教育的真正思考。
中国的幼儿教育,常常是把孩子的思维固化,即一元化。但对孩子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价值观却允许甚至鼓励多元化。孩子人生价值观的随意取舍所造成的心灵混乱是中国家庭教育最失败的根结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常常很困惑,因为从爷爷辈到父母辈,他们不会坚持一个固定的价值观。当爸爸说不行的时候,孩子可以到妈妈那儿获得许可;妈妈说不行的时候,孩子可以到奶奶那儿获得许可。这样,孩子就会觉得:价值观这种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可以因人而异的,是可以协商或打折扣的。这种教育的结果会直接导致孩子做事时看人下菜碟、不坚持原则,对正确和错误没有是非观,出问题善于找借口为自己开脱。
我对儿子教育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在我们夫妻配合之中,坚持一个声音、一种态度。这样孩子就不会感到困惑和茫然。我儿子从小就适应了这一个声音。当他妈妈说不行的时候,他就不会再来求我。因为即便是她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我也不更改。错了我们夫妻可以回过头来再商量,但是面对孩子时,我们是一个声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认识到:价值观应该是一元的,因为爸爸的意见也代表妈妈的意见,妈妈的意见也代表爸爸的意见。此外,我从来不让我的父母参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爷爷奶奶可以表达爱,但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会请他们离开现场,以避免他们的想法困扰孩子的价值观。这样孩子才能不困惑、不茫然,内心充满正向的力量。
如果说价值观的培养为孩子种下了坚实的生命之根,那么在我看来,创造力的培养则给了他日后飞翔的翅膀。我们的教育多为鼓励孩子顺从、听话,不鼓励独立见解;鼓励中庸、随大流,不鼓励竞争、冒尖;鼓励稳妥、可靠,不鼓励异想天开……这些都严重束缚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这是家庭教育中又一个失败的地方。
上海市教科院曾公布了针对上海、天津等六座城市共计1.1万名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仅25%的学生具备初步创造力,且随着学段的升高孩子的创造力逐渐下降;85%的教师和半数以上的家长不能容忍孩子的“奇思怪想”。
前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一组数据:2009 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 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此外,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中国学生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几千人之多,但美国专家评论说,虽然中国学生成绩突出,但想象力却极为缺乏。
这一具有说服力的数据无疑是在给我们做父母的敲警钟。要想让孩子在未来的世界有所作为,首先就要培养他的勇敢和创新精神。这方面,我们不能完全指望唯书本“标准答案”和“题海战术”是从的学校教育。我们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鼓励孩子在思想上大胆创新,在行为上规范慎行。
未来世界是创意为王的世界。创造力的内核是想象力。真正的想象力是拒绝一元化的“驯服”的,多元化的可能性和敢于打破常规的“调皮”才能赋予想象力以生命。
对价值观的“不宽容”,但对创造力的“大宽容”,才能把我们的下一代引向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