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艺术,也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手眼协调工作的有效途径,它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是独特和多方面的,在开发孩子的右脑,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精细动作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作用,通过幼儿的动手动脑,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萌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耐性,特别是让幼儿从剪纸活动的实践中敢说、敢想、敢剪,激发了幼儿的自信心,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园长观点: 镇江市梦溪幼儿园园长 孙镇芳 教孩子剪纸分三阶段 1、小班幼儿都是3~4岁的幼儿,这一时期身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有所加强,骨骼更坚硬了些,但骨化过程还未完成,容易变形,神经细胞易疲劳。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由,喜欢撕撕画画,进入涂鸦期,并且能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的动作。因此家长可以让幼儿从练习撕纸开始,培养幼儿对整体形象的感知能力。第一步,把一些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中较熟悉的形象,打上孔让幼儿撕。幼儿边撕边讲述自己撕的是面条、饼干、皮球等。从撕直线、撕曲线到撕简单的图形,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及手眼协调能力。第二步,把需要幼儿剪的物品画在纸上,不再打孔,让幼儿沿着轮廓线撕,幼儿对事物形象的整体感知更强了。如幼儿说:“我撕了一个圆圆的月亮。”第三步,逐渐过渡到脱离画线直接撕纸,达到想撕什么就撕什么的程度。在适当的时机引入剪刀的使用,同时建立使用剪刀的规则与要求。首先让幼儿从剪直线开始,然后剪弧线、曲线、齿线,最后再剪成成品的东西,其从易到难的顺序是:剪直线面条、头发、连体的直线草裙。动作逐步精细化,左右脑的协调也得到了锻炼。 2、幼儿进入中班时期,一般在4~5岁阶段,家长可以先在玻璃板上涂上颜色,画上好看的动植物图案,让幼儿用竹签沿线刻画,刻好后用投影仪投放影像,其效果与剪纸窗花相同。这时,家长要鼓励幼儿离开给好的图案线条,自己随意在玻璃板上刻画,刻好后就给他们投影放映。 3、5~6岁幼儿进入大班,他们要进入学前的准备阶段,他们的骨骼继续骨化,大肌肉已比较发达,能灵活、协调地掌握基本动作,小肌肉发展迅速。这时期幼儿剪纸技巧越来越娴熟,他们需要通过引导、提示,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在学“镂空”剪《圆圆的太阳》时,让幼 |
第 1 页 9上一页1 2 下一页: |
北京月嫂公司|月嫂加盟|月嫂公司|北京月嫂|北京育儿嫂-多邦驿 站全国分站: 北京
订购电话:010-61770761
学剪纸“剪”出聪明小脑袋
发布:2012/2/26 来源:多邦驿站 编辑:管理员 查看:790次 本文关键词:特长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