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孩子刚入睡时出汗并不要紧,如果下半夜出汗,就应引起注意。下半夜出汗又称盗汗,是孩子身体能量消耗过大,天亮前血糖浓度降低引起的虚汗。病理性多汗,主要是由于脾肺气虚、缺钙或是疾病等原因造成的。爸妈应带孩子就医,对症治疗。
最近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来了很多夜间“盗汗”的宝宝,有些宝宝甚至睡醒后连小枕头都湿了,许多妈妈为此很担心。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李晓楠主任说,天气渐渐热了,孩子夜间盗汗的情况也多了。夜间盗汗通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一般情况下宝宝生理性盗汗的发生率很高,弄得家长非常紧张,所以家长们需要掌握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的基本知识。
生理性盗汗是由于小儿皮肤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活动时容易出汗。若小儿在入睡前活动过多,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可使机体产热增加。宝宝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于散热。另外,小儿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睡前进食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随之增加,这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时之内。若室内温度过高,或被子盖得过厚,均可引起睡眠时出大汗。而病理性盗汗则由于宝宝自身健康出现了问题,如血钙偏低、结核病都会引起盗汗。
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应对小儿睡前的活动量和进食量给予控制,室内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小儿盗汗以后,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皮肤,及时换衣服,要动作轻快,避免小儿受凉感冒;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被褥要经常晾晒,日光的作用不仅在于加热干燥,还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对易于盗汗的小儿,应进行有计划的体质锻炼,如日光浴、冷水浴等,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而病理性盗汗则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