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的上午,萱萱写完了作业,还练了字。吃完中饭,她想放松一下,于是对爸爸说:“爸爸,和我玩捉迷藏吧!”爸爸看了一上午的电视,也觉得要放松一下,就高兴地答应了。
首先萱萱让爸爸蒙上眼睛,她藏起来。可是藏到哪里去才不会被爸爸找到呢?藏到桌子底下吧,不行,爸爸一眼就能看到;藏到被窝里吧,会拱起一个小“山包”,也不行;藏到窗帘后面吧,会露出小“猪脚”,更不行。哦!对了,萱萱想起有一个地方可以藏身——卧室的衣柜里,那个衣柜又大又宽,小萱萱躲在里面绰绰有余。
萱萱蹑手蹑脚地来到卧室里,轻轻地脱掉鞋子,悄悄地爬了进去,又用衣服和布娃娃把自己挡住。不一会儿,爸爸来找萱萱了。
爸爸在屋里找了好几个来回,依然没有发现萱萱的影子。只听见爸爸自言自语道:“又跑出去玩了吧,不找了!”萱萱知道,这是爸爸欲擒故纵的战术,她曾经吃了好几次亏呢,这次坚决不能上当。果然,不一会儿爸爸又找回来了,想做更细致的侦查。
正在萱萱暗自庆幸时,爸爸打开了大衣柜,把萱萱吓得不敢出声。幸运的是,爸爸只是随便瞧了一眼,就关上了门,并没有发现萱萱。萱萱心里悬着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爸爸没有找到萱萱,喃喃地说:“哼!看她回来我不收拾她!”然后像一只斗败的公鸡一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萱萱心想:笨爸爸!谁让你不是福尔摩斯呢。于是便给他提供了一条线索,她在柜子里大声喊了一声:“爸爸!来找我呀。”爸爸听见了萱萱的声音才知道萱萱没有出去玩,他找到卧室,这时他发现了大衣柜下面的鞋子,才知道萱萱在大衣柜里。他打开大衣柜,在里面翻找,萱萱见纸包不住火了,“扑哧”笑了一声,赶忙跑了出来……
捉迷藏是孩子们经常玩的游戏,游戏中他们想尽办法躲到别人找不到的地方,希望自己不是第一个被找到的人。每次找与被找,都有一番兴奋和紧张的心理碰撞,都能引起孩子的尖叫和欢呼。如果爸爸可以抽空和孩子玩玩捉迷藏,对爸爸来说是释放压力的好方式,对于孩子而言,若能让爸爸找不到,那会让孩子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和孩子捉迷藏可以提高孩子的揣测能力和心理素质
捉迷藏的过程中,孩子需要躲藏,这促使他不得不考虑躲在哪里不会被发现,他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会想:如果我躲在这里,他会怎样发现我呢?因此,他必须揣测别人的所思所想,尽量躲在一个超出别人意料的地方。这样一来,孩子的揣测能力就能得到锻炼。
此外,在孩子被找到的那个瞬间,他必须控制自己,包括动作、声音乃至呼吸,都要尽可能做到平静而不被发现。这就是对孩子心理素质的锻炼,如果孩子紧张,他就很可能露出破绽,被人发现。所以说,不要小瞧简单的捉迷藏游戏,它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
给孩子创造找爸爸的机会
和孩子捉迷藏的时候,尽量让孩子体验不同的角色,既让孩子当躲藏者,也让孩子当寻找者。
吃完晚饭,天佑和爸爸捉迷藏,玩得可开心了。第一次,爸爸躲好了,天佑开始找,在哪儿呢?突然,天佑听见了一个声响,他听出来了,是从爸爸的房间里传来的,他兴奋地跑过去,到了门口,发现里面漆黑一片。天佑不敢进去,就“啊啊啊”地叫,可是爸爸就是不做声,天佑就不停地叫,他肯定自己的判断没错。终于,爸爸忍不住了,从卧室的卫生间里出来了。哈哈,天佑赢了。
可是爸爸觉得这一次不算,因为天佑没有把爸爸找出来,而是把爸爸喊出来的。所以,第二次,爸爸还让天佑找。这一次,天佑首先来到爸爸的卧室,虽然里面黑黑的,但是有了上次的经验,天佑不怕了。他勇敢地冲进去,在爸爸卧室的卫生间门口开始叫。这一次,爸爸任天佑怎么叫,始终不出来。
正当天佑准备离开房间的时候,发现床底下有动静,马上跑过去掀开被单。爸爸果然在里面,天佑赢了。
在和孩子玩捉迷藏的时候,尽量遵守游戏规则,如果孩子用不正确的方式玩这个游戏,爸爸应该指出来。其实这也是教育孩子按规则办事的好机会。
专家建议:
为了激发孩子玩捉迷藏的兴趣,爸爸最好先藏在一个孩子容易找到的地方,再慢慢藏得更难找一点儿。一点点增大难度,孩子才会越玩越来劲。如果第一次就藏得让孩子找不到,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兴致。